花灯和元宵节是相互衬托的,自古以来,在元宵节便有灯会这一传统习俗,每个地方的彩灯也是各式各样的,但都是为了传递美好愿望所出现的。那么,在正月十五这日,应该如何来闹花灯会比较合适呢?关于新媳妇躲灯的理论依据是什么?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说法?
正月十五怎样闹花灯
正月十五元宵佳节,各个地方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彩灯,各地均有"拳头产品",诸如:北京的宫灯、上海的龙灯、广东的走马灯、浙江的硖石灯、哈尔滨的冰灯、四川的自贡灯等,都是蜚声古今享誉灯坛的。彩灯样式更是五花八门各显异彩,诸如:花卉灯、动物灯、人物灯、建筑灯、风景灯、塔灯、宫灯、龙灯等,多以篾制灯架,以彩纸糊裱、手工书画精绘而成,内点蜡烛成为光源。而闹花灯也就是在摊位上,通过猜字谜等等赢得自己喜欢的花灯。
闹花灯习俗的来源
正月十五南花灯早早的起源于西汉时期,兴盛于隋唐。隋唐以后,历代灯火之风盛行,并沿袭传于后世。而正月十五,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。在正月十五晚上,街头巷尾,红灯高挂,有宫灯、兽头灯、走马灯、花卉灯、鸟禽灯等等,吸引着观灯的群众。"天天打猪草,夜夜闹花灯"。"东也是灯,西也是灯,南也是灯来北也是灯",这是传统黄梅戏《夫妻观灯》里的唱词,所以慢慢在正月十五这一天,人们都会去闹花灯。
新媳妇躲灯是什么
在黑龙江一带,新婚妻子在头三年都是有"躲灯"的习俗。婚后三年内正月十五这天晚上,新媳妇要到姑姑或姨姨家去住,既不许看婆家灯,也不许看娘家灯。据说,看了婆家灯,死亲爹;看了娘家灯,死公公。河南一带也有"躲灯"的习俗。民间所说的"闺女看了娘家的灯,娘家穷得钉打钉","正月十五不躲灯,先死老公公"等一类俗话,所以在正月十五还是要躲灯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