腊月是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,而腊月初一一到就意味着进入过年的倒计时了,家里的腊味该准备起来了,年货该置办了。我国是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大国,传承至今,留下的风俗文化诸多,腊月初一作为腊月的第一天也不例外。
腊月是个祭祀之月
农历十二月叫做腊月,也是一年的末月,在古代腊月还有个称呼叫做“祭祀之月”。
腊月的称谓,与自然季候关系不大,主要是与岁时之祭祀有关,所谓“腊”,本是一年岁终的祭名。古人在岁末,获取猎物,祭祀祖先,称之为“腊”或“蜡”;还有的则把新旧之交的祭祀神灵活动,称之为“腊”。不论是打猎后以禽兽祭祖,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,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动,所以说腊月是个“祭祀之月”。
腊月初一咬灾
据说咬灾这个风俗是为了祈祷人们可以消灾避难,需要吃在锅里可以爆出“噼噼啪啪”响声的食物。例如爆米花、炒瓜子、花生、黄豆、大豆、鸡蛋等食物,吃了这些可以嚼的食物,据说这样可以消灾避难。有句俗语:“腊月初一不吃炒,这个起来那个倒”。还有个关于咬灾的民谣:“腊月初一蹦一蹦,全家老小不得病。”这里的蹦也就是崩的意思,这天家家户户都要“炒棒花儿”,一是为了给孩子们打打牙祭,二是借着棒子花在锅里爆出“噼噼啪啪”的热闹声,预示着年终岁末的来临,辞旧迎新又开始了。
敬神灵孝天
有些地方,腊月初一这天也称为孝天日,家家户户都会敬神灵、上贡品、放鞭炮,有些地方还会蒸大包子寓意蒸蒸日上。农历十二月为“腊月”,是传统民间俗称,腊月是一年之岁尾,一进腊月,“年”以倒计时的脚步临近,年味儿也越来越浓,所以腊月正是迎接春节的前奏曲。俗话说“民以食为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