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必大家从小经常听一些父母会讲的故事,比如过年的故事,元宵节的故事等等。但应该很少听到一些关于节气的传说。其实关于节气的这些故事其实在百度上也有。小寒节气三候雉始鸲是什么意思呢?小寒犹如黎明前的黑暗,过了小寒,熬过漫长的“数九寒天”便离春天不远了。
小寒三候雉始鸲是什么意思
雉,人们也称它为“野鸡”。鸲这里的意思是鸣叫,是求偶的鸣叫。它是一种看起来像鸡的鸟,感受到阳气后,它开始发出求偶的叫声。雄雉,羽毛华丽,颈下有一明显的白色环纹;雌雉,体型较小,尾毛也较短。古时候。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,雉每年到小寒节气,就会感觉到阳气萌动,从而雄雌同鸣。所以,古时候人们将雉这种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应归纳为“雉鸲”。
雉善走不能久飞
今天,我们很少看到野鸡,但在古代,它们也参与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习俗。第三候中的“雉”是野鸡,在山中的野鸡也察觉到了阳气的滋长,开始鸣叫寻找同伴。“雉”善走,不能久飞,羽毛可做装饰品。《诗经》中说,“雄雉于飞,泄泄其羽”。它由矢和隹两字组成,矢为矢量,长度单位,表示本地方;隹为鸟,雉的本义是留鸟,特指野鸡。
野鸡不啼叫必发大水
大雁不北飞,说明人心不古,君王民心尽失;喜鹊不筑巢,意味着有战争爆发不会太平;此时野鸡不开始啼叫,说明将会有洪水洪灾。古人也因此把雉当作长度单位,长三丈高一丈的城墙为一雉。《左传》中说:“都城过百雉。”城墙则称为雉堞,南朝齐的山水诗人谢朓有诗:“出没眺楼雉,远近送春目。”对小寒三候,古人认为,如果届时不候,没有出现应有的物候,则预兆着有问题。